[新營養專欄] 進餐順序如何影響餐後血糖與胰島素


進餐順序如何影響餐後血糖與胰島素  文:鄭師嘉營養師

目前來說,控制餐後血糖是減輕第2型糖尿病發生動脈粥狀硬化的重要目標。
現有的證據指出碳水化合物攝取的「質-類型」「量-總量」會影響血糖濃度與升糖反應。

先前有研究指出在餐前攝取乳清蛋白可以改變用餐時三大營養素的比例,藉以降低餐後血糖。

本篇研究,作者採用典型西式餐點,包含蔬菜、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試圖探討食物進餐順序對過重或肥胖的第2型糖尿病患的影響。

鄭師嘉營養師製圖
實驗招募11位口服metformin治療的第2型糖尿病受試者(6位女性,5位男性),進行交叉試驗。受試者平均年齡54 ± 9 BMI32.9 ± 5 kg/m2 ,糖尿病病史平均4.8 ± 2.4 年與平均 HbA1c 6.5 ± 0.7%

共進行2天實驗,期間一星期作為排空期,經過12小時的空腹,進行實驗,進餐順序一周後反轉,採血測量餐前、餐後3060120分鐘的血糖與胰島素。
進餐順序圖
鄭師嘉營養師整理
實驗發現,先吃蔬菜與蛋白質,再吃碳水化合物
1.     平均餐後血糖在第3060120分鐘與曲線下面積在第3060120分鐘顯著下降
2.     餐後胰島素濃度在第60120分鐘與曲線下面積在第120分鐘顯著下降
在此研究中,作者證明碳水化合物在進餐順序中對血糖與胰島素具有顯著的影響,且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不過此研究仍然具有限制:採血僅到餐後120分鐘,未來應將採血時間拉長,才可觀察到是否有延遲效應或是潛在的升糖效應。

與傳統的營養諮詢糖尿病衛教相比,不再將重點限制在【碳水化合物可攝取總量】與【不能吃什麼】,而是透過調整碳水化合物的食用時機進而改善餐後血糖與提升胰島素敏感性。

參考資料
Food Order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ostprandial Glucose and Insulin Levels Diabetes Care July 2015vol. 38 no. 7 e98-e99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老祖宗的珍果-鳳眼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