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軍專欄]淺談:中藥劑型(上)

淺談:中藥劑型(上)

撰文/曾致凱、李貞諭


  李小姐在看完中醫後,發現自己與先生的病症相似,但是為什麼醫生開給他的是散劑,而開給先生的是湯劑?中藥究竟有多少種劑型?這些劑型間又有什麼差異?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中藥的劑型,主要有湯、丸、散、膏、丹、酒、膠、露、霜、曲、灸、沖等等。根據醫療上的需要,及配合藥物的特點,各種不同的劑型便孕育而生。我們將一一介紹並比較這些劑型。
1.
  湯劑因為容易吸收,發揮效果迅速,且製作用具簡單,還可根據辯證論治,隨症直接於製作時加減藥物,十分靈活,是最為廣泛的一種劑型。然而,湯劑不易保存,且熬煮湯劑十分費時,現代人生活忙碌普遍沒時間處理。 有些診所或是中藥行有提供代煎服務,都是不錯的選擇。
2.
  市面上常見到的藥丸,例如:大補丸、六味地黃丸就是丸劑的一種。丸劑方便服用,除了攜帶方便,只要儲藏方式得宜還可長久保存。「丸者緩也,舒缓而治之也。」一般來說丸劑作用較緩和,時效性長,以緩慢的方式釋放藥力,降低刺激性。不過也有例外,像是三物備急丸便是用在治療急性心腹脹痛。值得注意的是,高齡長者或是消化功能不良者,不推薦使用丸劑。
3.
  散,就是俗稱的藥粉。「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由於散劑的接觸面積大,容易被吸收,所以發揮藥效迅速,而且對於黏膜或受創面有覆蓋、殺菌、保護、收斂作用。但同時,因為接觸面積大,對於人體的刺激性也就大。市面上比較常看到散劑有兩大原因:一是因為製法簡單,成本低。二是因為粉劑乾燥,穩定性高,好攜帶。
4.
  膏可分為外服與內服兩種。紫雲膏、萬金油這些常見的藥膏,屬於外用膏,一般用來敷貼瘡傷、消散瘀腫、保護瘡口、消腫止痛等等,彌補內服藥物的不足;而內服膏是藥物與水或油脂經反覆熬煮所得藥液,濃縮再加入蜂蜜或冰糖調配而成。膏劑像丸劑一樣,適用於慢性疾病,而比起丸劑,膏劑的適口性更好,是慢性病患者長期服用中藥的好選擇。不過,糖尿病患者不建議長期服用,避免增加血糖的控制上的困難。


  淺談:中藥劑型(上)到這邊先告一個段落,我們會繼續探討這些劑型,以及它們的差異性,希望能協助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劑型。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實用的話,請繼續關注我們「食安青年軍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foodsaftyfighter?ref=hl 按讚並分享貼文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老祖宗的珍果-鳳眼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