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軍專欄】這是一篇關於【雞生】的故事

這是一篇關於【雞生】的故事



未知使人恐慌,但道聽塗說、聽信誇大不實的謠言更是恐怖。近年因為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也越來越多消費者對於自己吃下肚的東西已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會去真正了解食物到底是從何而來?又是如何加工過後送到餐桌?這次就來窺探市面上最常見的白肉雞飼養及屠宰怎麼處理吧!


白肉雞的飼養:all-in all-out (統進統出)

什麼是統進統出呢?意思是說,在同一個禽舍飼養同一日齡的雞,並在同一時間出售,這樣對於飼養者來說較方便管理。將一批頭好壯壯的雞售出後,也不能就讓另一批雞隻入住,會先將禽舍消毒清潔後才能讓新的一批雞隻入住,而這段確保禽舍整潔的期間大約需要7~14天,若前一批的雞隻有生病,可以利用這一至兩周的時間阻斷疫情的延續及傳播;畢竟一有疫情出現,不只是影響到消費者的荷包,業者也可能會落得血本無歸的後果。


動物飼養時的用藥

不論是動物、植物都會生病,所以需要針對某些對自身影響較大的疾病做些預防措施,例如人類在小時候會接種B肝、日本腦炎、破傷風混合疫苗等預防疾病的發生;同樣的,飼養場為了養出一批健康、安全可供人食用的雞隻,會在雞的飼養過程中給予疫苗預防疾病,或是在生病時給予抗生素。至於藥物給予的方式及停藥期*1在法律上都有明確的規範,只要是來自合格養雞場、屠宰場出來的雞肉,都不必過度擔心動物用藥的問題。

*1停藥期:動物在上巿屠宰或是牛隻擠乳前,應該停止再給動物藥物,確保畜禽產品(乳、肉、蛋)中藥物殘留的濃度在合法範圍內,即應該停止給藥的這段期間稱為停藥期。(殘留容許標準:被允許殘留的最大殘留濃度,意思是即使吃了這個殘留容許以下的殘留藥物,對人體健康並不會有不良的影響。)

電宰前後的檢查及處置

白肉雞電宰數量隨國人的飲食需求逐年增加,民國105106年的電宰數量已多達每年2億隻。雞隻在上市電宰前先經過藥物殘留*2檢測,確定沒問題才會進入電宰的程序,電宰過程中將雞隻所有臟器取出後,待電宰場的駐場獸醫師依法規抽樣、檢查臟器有無病理病變的情況,未發現異狀才會進行後續的處理、上市供民眾食用。

*2藥物殘留濃度:給予動物藥物後,可供食用部位中所殘存的藥物濃度。


當有病理特徵的雞出現時怎麼處理呢?這些有問題的雞隻或部位會經過改質處理 (將屠體、內臟切割後,混入主關機關指定物質,使之外觀或性質改變不再能食用),再送到化製場處理、焚化或掩埋。
Ø   化製處理:經屠宰衛生檢查獸醫師同意後才可送去化製場。化製場是指以動物屍體、廢棄屠體及其內臟、皮、血液、骨、蹄等為原料,經過加工化製成肥料、飼料、皮革、膠及工業用油脂等之場所。
Ø   焚化或掩埋:在屠宰衛生檢查獸醫師的監督下將不合格雞隻改質處理,再送往焚化場或掩埋場。

如何安心選購肉品?傳統市場、超市、量販店這樣買

肉品尚未包裝的狀態下,可以先觀察肉的的色澤及狀態、氣味、保水性。若雞肉顏色呈淺紅色有光澤(保水性佳),表面無瘀血或毛屑、異物等汙染,且聞起來氣味正常無腐敗或是特殊的異味。
若是攤商有出示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為佳(雖目前傳統市場的雞肉較少見此標章),但需要注意的是防檢局屠宰衛生合格標章是屠宰衛生合格,而非販售時的肉品包裝及地點的衛生,所以在購買時仍須注意肉品販售所放置的檯面整潔。

已經包裝好的肉品,可以看看有沒有肉品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CAS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Certified Agricultural Standards)或是TAP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 (Traceabi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

1.肉品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

台灣目前共有五種形式的肉品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不同形式用於不同的部位,其中消費者最常見的是丙式,標示中的QR code可以連結至國產生鮮禽肉溯源平台,供消費者查詢購買的雞隻來源。
肉品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



2. CAS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 (Certified Agricultural Standards)

CAS標章,是國產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最高品質的代表標章。為臺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對於發展「優質農業」、「安全農業」以及「精緻農業」的理念。




3. TAP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 (Traceabi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






看到最後,有覺得當你吃進每一口雞肉時,都更應該保有一顆對飼養雞隻、畜牧產業所產生的肅然起敬之心嗎 ? 事實上,白肉雞從飼養、屠宰到上市的過程,絕對是一門相當深入的學問,而如何把關自己的飲食健康更是不可或缺的努力,記得食品標示要看清楚認明白,未來的健康需要自己的打拼!


東海大學 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 黃庭蓁撰

責任小編/林子群



參考資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老祖宗的珍果-鳳眼果